“彩虹花”前探寻生命真谛——鸢尾花人工授粉科普公益活动
芳池蝶戏鸢鸟飞,碧丛剑舞彩虹落。暮春谷雨后,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水生池区成片的鸢尾又绽放魔法般的绚烂,品鉴鸢尾花也成为园科院时下最大的花事。4月24日上午,数十组亲子家庭走进园科院,在园林专家梁玉婷带领下,认识俗称“彩虹花”的鸢尾,并动手体验鸢尾花人工授粉,了解一株鸢尾的生命历程,在与鸢尾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其灵动的生命力,接受一次关于生命的教育。
“小朋友,你们知道‘彩虹花’吗?”园林专家梁玉婷在水生池鸢尾栽植区实地开讲,她手指身边一朵朵缀立枝头、翩翩欲飞的鲜艳花朵说,它们都是“彩虹花”,因色彩丰富而得名,其外形如鸢鸟的尾巴,植物学上统称这一类植物为鸢尾。随后,梁玉婷就地拔起一株鸢尾,用实物向大家科普鸢尾形态结构特征。分站水池廊道周边的学生们竖起耳朵听,仔细作笔记,在梁老师引导下,不时用手触摸面前的剑形叶,细致观察花部3片垂瓣、3片旗瓣斑纹特点,用手指轻轻摘下花瓣样的花柱及布满花粉的雄蕊。“鸢尾人工授粉操作要领就是用棉签粘取雄蕊的花粉,涂抹在花柱分裂处,”梁玉婷重点讲解鸢尾根状茎及花部结构特征后,演示人工授粉操作过程。大家听后,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亲手体验。
小学一年级的黄睿昕小朋友按梁老师要求,首先,找到作为父本已套袋的路易斯安娜鸢尾,轻轻摘取其雄蕊,用棉签粘下花粉,然后,小心涂抹在母本黄菖蒲的柱头上(黄菖蒲提前一天去雄套袋),挂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父母本及杂交日期等信息),最后再次套袋,完成授粉操作过程。梁老师告诉黄睿昕,如果杂交成功,秋天就可收获果实。黄睿昕在自己杂交的黄菖蒲前幸福留影,期待金秋快点到来。
“为什么要人工授粉?”室内互动环节,专家梁玉婷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们,让大家明白人工授粉可以得到色彩更丰富、花期更长、花瓣质地更厚实的花的道理。“作为母本的黄菖蒲为什么要提前进行去雄处理呢?”针对大家的疑惑,梁玉婷这样回答:“去雄套袋就是为了防止自身花粉污染柱头。”
课程小结,梁老师讲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一颗种子萌芽后,经历幼苗期,继续生长,直至开花结果,完成一个生命周期,这是植物生长的普遍规律。”梁老师最后深情地说,世界著名大画家梵高之所以那样痴迷于画鸢尾花,因为盛开的鸢尾花,其灵动的生命力以最温柔的方式绽放,鸢尾花最能表达他的心声。活动最后,每位小朋友获赠鸢尾种子和鸢尾小苗。学生们将在亲手种植中去体味植物的生命历程,去感悟“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所蕴含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