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6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创建新闻发布会。
(记者王逸涵)6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创建新闻发布会,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沂蒙山为世界地质公园有关情况。
据了解,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沂蒙山、九华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成为我国第38和39个世界地质公园。沂蒙山地质公园也是山东省继泰山之后的第二家世界地质公园。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成金指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是实施生态保护战略的基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他强调,要加快推进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深化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研究制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针对保护对象的自然属性、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制定科学的保护地分类标准,实现“一个保护地一块牌子、一套机构、一部法规、一本规划、一张底图”。
临沂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建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保护方面,扎实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完善相关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切实保护好全人类的地质遗迹遗产和临沂人民的生态家园;切实加强公园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防治工作,科学布设地质灾害监测点和火情 望台,完善应急预案,配齐必要防灾减灾设施,有计划的搬迁出潜在的受灾害威胁的居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在开发利用方面,依托世界地质公园广泛开展地学科研科普活动,创新“研学游”一体化项目,依托世界地质公园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对于一个世界地质公园来说,申报成功仅仅才是开始,如何走向一个新的天地才是一个大课题。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积极开展地质科普教育和研学旅游,用好地质公园品牌,建立‘全要素提升、全民参与、全域打造’全域旅游模式,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沂蒙山建设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目的地。”沂蒙山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蒙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解东表示。
沂蒙山之所以能获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得益于公园内数量众多、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经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团队调查认定,目前已确定44处具有较高地质研究意义的地质遗迹点,可以分为地层遗迹、岩石遗迹、地貌遗迹、地质构造遗迹、古生物遗迹、矿床遗迹和水体景观遗迹等7大类型。
除具有丰富、珍稀的地质遗迹资源外,沂蒙山还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是东夷文化的中心,有孔子小鲁的东山,李白杜甫曾在这里把臂同游,东坡居士曾借诗抒发深深的向往之情,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传颂,延绵不绝。公园内有“孔子小鲁处”、崮寨文化遗址、百寿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景观,也有万寿宫、金泉禅寺、雨王庙等宗教文化景观。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沂蒙老区人民共同凝练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沂蒙精神。
据了解,我国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1999年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在山东威海市召开,首次提出以建设地质公园的形式推进地质遗迹保护工作。2000年原国土资源部正式启动国家地质公园创建计划。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批准国家地质公园274个、省级地质公园343个,其中山东有国家地质公园13个、省级地质公园51个,地质公园总数和省级地质公园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此外,我国也是推动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共147个,分布在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国有39个,包括山东泰山、沂蒙山2个。
》》了解更多绿色资讯,请关注武汉全民义务植树网http://wuhan.yiwuzhishu.cn/,或添加家庭园艺QQ交流群34719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