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汉市园林局 | 水生湿地植物引种及生态水景的研究 | 该项目较系统收集引种了观赏性好、抗性强,有良好生态效应的水生湿地植物120余种,并对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效应进行了实地观察和实验评价,在此基础上优选出一批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植物,如再力花、千屈菜、花叶芦竹、湿生鸢尾、花叶芦苇等,并进行了大规模繁殖生产。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林 鸿、潘宜平、陶秋莲、尹 秋、姚 雄、金 晶、周隆华、张晶晶、程桂英 | | 2006 -2009年 | | 达到该领域国内领先水平 |
2 | 武汉市园林局 | 武汉市屋顶绿化植物筛选与应用研究 | 调查了全市12处屋顶绿化植物105种,引进47种,系统研究了这些植物的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病虫害能力。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了适宜在武汉市屋顶绿化种应用的植物84种,对筛选出的部分植物进行了扩繁,共繁育苗木34万株,并提出了屋顶绿化植物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姚 军、丁昭全、黄祖国、王建强、姚 雄、史红文、段庆明、涂继红、刘 勇、王 朴 | | 2006-2009年 | 2010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达到该领域国内领先水平 |
3 | 武汉市园林局 | 城市生活污泥在武汉市园林绿化上的应用研究 | 将生活污泥加工成园林绿化基质应用于10余种乔灌草,证明生活污泥做基质能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并且能够改善园林绿地土壤质量。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史红文、丁昭全、段庆明、涂继红、王 朴、姚 军、刘 勇 | | 2007-2009年 | | 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
4 | 武汉市园林局 | 城市园林白蚁综合防治控制技术研究 | 该项目全面系统地调查了武汉地区园林生态系统中的白蚁种类、发生环境及对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危害情况。结合园林植物配置调整和园林管理措施,开展了园林白蚁生态调控技术研究。开展了园林白蚁药剂防治技术和园林白蚁诱杀技术研究,筛选出了一批低毒高效的药剂、助剂和饵料,制作了2种诱杀剂,在野外防治中取得良好防效。筛选、测试了石菖蒲等15种植物的17种提取物对黑翅土白蚁的驱避活性,并申请技术专利一项(专利申请号:200910063466.5)。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董立坤、夏文胜、欧克芳、刘 超、黄祖国 | | 2007-2010年 | | 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5 | 武汉市园林局 | 入侵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和控制技术研究 | 在国内首次发现鉴定了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开展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繁殖能力、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型等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明确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成虫耐寒性与潜在寄主植物,调查了武汉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天敌资源。这些研究成果为悬铃木方翅网蝽入侵我国的生态后果评价提供了基础。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刘 超、夏文胜、董立坤、欧克芳、李 鹏 | | 2008-2011年 | 2013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居国内同类的领先水平 |
6 | 武汉市建委 | 城市园林湿地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 首次对城市园林湿地昆虫种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系统调查了城市园林湿地植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其中病害62种,虫害102种;建立了城市园林湿地植物主要病虫害数据库及专家查询系统。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欧克芳、夏文胜、张宏宇、董立坤、王珊珊、刘 超、李传仁、李 鹏 | 华中农业大学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 | 2008-2011年 | | 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7 | 武汉市园林局 | 香味花卉的引种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 引种收集103种(品种)香味花卉植物,对部分香味花卉植物的繁殖、栽培、适应性和生长调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10种(品种)香味花卉植物高效快繁技术体系,解决了迷迭香等5种植物的株型控制、花期调控关键技术。筛选出适合武汉地区生长的香味花卉植物60种(品种),开展了香味花卉植物配置与应用研究。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钟汉冬、刘宝勇、徐 慧、周 俐、杨清华、王建强 | | 2008-2011年 | | 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8 | 武汉市园林局 | 大花常绿湿生鸢尾的引种筛选与应用研究 | 该项目收集引种了观赏性好、抗性强、有良好生态效应的湿生鸢尾品种40多种,经实地观察和实验评价,筛选出14种优良适生鸢尾品种。根据鸢尾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点提出了新的鸢尾分类方法。通过实生选育和品种间杂交,选育出4个性状优良、适应性较好的新品系。采用辐射诱变和离子束注入技术对湿生鸢尾进行了尝试性育种试验,获得了一批优良的变异系。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林 鸿、陶秋莲、张晶晶、周隆华 | | 2009-2012年 | | 达到该领域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
9 | 武汉市园林局 | 武汉地区冬季耐寒性花卉的应用技术研究 | 从引种的34个花卉品种中,采用露地栽培观察结合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手段共筛选出13个观赏性好、耐寒性强、适宜在武汉地区冬季或早春应用的花卉品种。其中,‘紫色宫殿’矾根、‘丹若娃’欧洲报春等品种在武汉地区冬季首次进行应用。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王建强、徐 慧、钟汉冬、周 俐、刘宝勇、杨清华 | | 2009-2012年 | | 总体达到该领域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
10 | 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 武汉市科技局 武汉市园林局 | 银木的扩繁技术与推广应用研究 | 通过对银木的生长习性、物候期等观测,并对其开展耐寒、耐涝、耐旱和碱性胁迫等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银木适宜在武汉栽培。.通过银木的播种、扦插、组培等繁殖试验,建立了银木的扩繁技术体系;并通过银木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试验,形成了银木栽培及管护技术体系。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陈桂桥、王 朴、夏文胜、丁昭全、金 晶、黄和平、朱 斌 | | 2010-2013年 | | 达到该领域国际先进水平 |
11 | 武汉市园林局 | 武汉城区常见园林植物和道路绿地群落的 主要生态功能 | 通过大量样方调查、取样分析(包括植物和空气)、仪器测定和数据分析等工作,研究武汉市主要园林植物的关键生态指标(如固定co2释放o2的数量、蒸腾降温以及滞尘的等),然后对这些树种的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通过研究武汉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特征和群落内外空气的质量状况,分析群落特征对园林绿地净化空气的影响。 |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史红文、江明喜、程中平、丁昭全、金 晶、段庆明、涂继红、邓永成、王章利 | | 2008-2014年 | | 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